当前位置:首页 > 废模具回收 > 正文

崆峒区废品回收点在哪里(武威收废品电话号码)

  大地绿意浓 山川更秀美

  ——平凉市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张成龙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3年5月,我市启动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县)创建活动,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树立,平凉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

  回收利用让废物用起来

  农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市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大面积推广,农用地膜在带来广泛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农村环境的危害和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为有效治理农村“白色污染”,市上下发了《 切实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 集中治理残留废旧农膜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逐级靠实责任抓落实,加大回收利用力度。

  7月13日,在崆峒区花所乡花所村,一辆辆满载废旧农膜的农用三轮车不时开向平凉金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随后,经过清洗除尘、造粒生产,这些废旧农膜就变成了一袋袋可以用来生产塑料制品的原料。不仅有效减少了“白色污染”,还实现了变废为宝。

  金顺公司总经理张涛告诉记者:“在崆峒区,我公司目前已收购废旧地膜1250吨,加工颗粒150吨,实现销售收入38万元,上缴利税1.5万元。”

  为了方便回收,崆峒区还投资127万元,在全区新建了16个乡镇废旧地膜回收站,20个村级回收网点,为乡镇回收站配备了18台残膜捡拾机,形成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网络体系。

崆峒区废品回收点在哪里(武威收废品电话号码)

  这种从田间地头到加工企业的网络在平凉各县区普遍存在,2015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量达到1.96万吨,捡拾率85%,回收利用率79.44%,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及“白色污染”治理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治污攻坚让环境好起来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肉牛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我市牛产业蓬勃发展,但由此造成的畜禽粪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处理畜禽粪便,也是平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3年,崆峒区天源农牧公司建成了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生产线,原本让人头疼的牛粪,经过发酵、造粒等程序,被加工成高效、缓释、活性化的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大量积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的生物肥料。

  天源农牧公司总经理郭凯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天源宝”生物有机肥具有肥效长、无残留、增产提质效果明显等特点,适宜果、菜生产,而且全部实施“订单式”销售,销往市内各县区,年销售额达370多万元。为了延伸产业链条,2014年,该公司建成了集游园采摘、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形成了“养精品牛、造放心肥、种有机菜”的清洁环保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企业内部良性循环发展。

  在天源农牧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全市有10多家养殖场先后配套建设了有机肥生产线,年处理畜禽粪便达60多万吨,生产有机肥30多万吨,产值近3亿元,有效保障了养殖粪污“零污染”。

  为推进治污减排,平凉人付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绿色发展的观念和治污措施在工业中也得到有效落实。

  2013年,华能平凉电厂投资1.33亿元完成了机组脱硝改造。2014年,该厂再投资2.14亿元,对六台机组进行了电除尘提效改造。经过分步改造的华能平凉电厂,实现了全部污染物达标排放,平均综合脱硝效率达76.14%,平均综合除尘效率达99.9%。华能平凉电厂副总经理王玉林告诉记者,电厂目前正在进行中水项目改造,机组超净排放技术改造方案已通过审定,即将施工完毕,预计8月10日建成投用。

  2014年11月,平凉海螺水泥公司利用水泥窑资源化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把垃圾引入水泥窑,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碱性环境进行燃烧分解,从而达到安全处理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致癌物,整个处理过程全部封闭,无臭气扩散。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广磊告诉记者,“该项目可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0万吨,节约标准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

  从2013年开始,随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平凉城区227台燃煤锅炉被陆续拆除,每年因供热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分别减少了0.88万吨、0.31万吨、2.6万吨,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共争取中央、省级减排专项资金6300多万元,市县配套、企业投资累计达25.94亿元,实施各类污染减排项目254个。以造纸、煤矿、制革、淀粉、屠宰等行业和泾河流域为重点,28户煤矿、5户淀粉厂、3户造纸厂、5户农产品加工场和2户涉重金属工业企业的废水得到治理,泾河地表水污染负荷有效减轻。

  造林绿化让大地绿起来

  “我原以为平凉跟西北许多地方一样,都是光秃秃的一片黄土,没想到这里山清水秀,我以后一定要常来。”近日,从崆峒山下来后,来自银川的游客解晋神情愉悦,眼前的浓浓绿意完全颠覆了她对平凉的想象,“平凉绿”让她印象深刻。

  今年春季,华亭县县直98个机关单位和省市驻华企业干部职工中,先后有2万多人次到皇甫山清理杂草、整修工程、义务植树,使皇甫山成为县城北部一道绿色屏障。盛夏时节,站在植被茂盛的雷神山顶放眼北望,两山之间的华亭县城在一片葱茏的绿色环绕之中格外美丽。

  在庄浪县韩店镇西门村刘家湾以西,省道304公路南侧,一条长达8公里多的绿色长廊出现在人们眼前。为打造好关山大景区,今年春季,庄浪县在这里实施了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县林业局副局长党旺平告诉记者,该工程包括6座面山、12道湾、12条沟、22面坡,1.10万多亩土地。共栽植各类油松140多万株,抽调劳力近12万多人次,历时一个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凉人明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才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崆峒区废品回收点在哪里(武威收废品电话号码)

  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共实施泾河流域水质提升、环境治理、生态林业、水利建设、林草保护、矿区环境地质恢复等生态治理恢复项目568个,总投资达540.21亿元。

  前所未有的生态保护投入和建设力度,使平凉的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如今的平凉,绿意更浓,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平凉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不会停下。正如市环保局副局长于灵才所说,生态文明建设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信平凉人民一定能让美丽的家园更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