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阅读行动
之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上)
活动源起:《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文中的“豁达洒脱,中西逢源,旁征博引,和真正的闲情逸致”(《雅舍谈吃》前言评鉴),梁先生年少赴美留学,后又教习英语多年,西学深厚,中西逢源。
他说,“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本次阅读行动,吴小轶老师带领“掘味君子”们一起阅读《雅舍谈吃》寻味老昆明的小吃,挖掘美食里蕴含的昆明文化。在此,将孩子们的寻味探访之旅一一推送,将这些文章分享给不仅热爱美食,且愿意让我们的味蕾变得更有温度的朋友们。
1. 小锅米线................................初一(2)班 杨峻凯
地址:杨家地滇池泊屋对面 老胡家扒肉米线
电话:13577062622
2. 卤 面 .................................... 初一(2)班 张清怡
地址:顺城购物中心B1层38号
电话:0871-63627533
3. 学成烤鸭 .................................初一(3)班 杨晶涵
地址:官南大道1688号学成烤鸭(官南店)
电话:0871-67011811
4. 豆花米线、豆面汤圆 ................初一(13)班 杨馥榕
地址:官南大道玫瑰湾一期商业3幢S308号
电话:13529429394
5. 卤饵丝 ...................................... 初一(2)班 龚彦蓉
地址:文林街端仕小锅
6. 汽锅鸡、油条稀豆粉 ..................初一 陈 阳
地址:西山区南亚风情第一城c4-21号
电话:0871-63395858
7. 小锅米线 .....................................初一(11)班 李 洋
地址:华昌路168号常来常碗
8. 卤饵丝 ........................................初一(11)班 邱琬云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文林街74号端仕小锅
电话:0871-65312908
9. 小锅米线 .....................................初一(5)班 茶俊博
地址:大观商业城,大观路8号黄氏万丰小锅米线
10. 越南小卷粉 ................................初一(4)班 周思羽
地址:文化巷云南大学原址西南门对面
11. 烧饵块 ........................................初一(1)班 王汤涤
地址:前卫西路馨安苑小区北门旁英凤烧饵块
12. 火锅 ......................................... 初一 无名
地址:正义坊的北门
13. 过桥米线 ...................................初一(8)班 陈靖雨
地址:翠湖西路茴香熙楼
14. 官渡粑粑 ....................................初一(14)班 丛乐乐
地址:官渡古镇九转二期花街D1-1幢-1号
15. 豆花米线 .....................................初一(1)班 卢昊洋
地址:塘双路(南站小学正门对面巷子 )小人桥豆花米线
16. 菊花过桥米线 ..............................初一( 5)班 刘辰昱
地址:建设路 44 号鸿盛过桥居
17. 豆花米线........................................初一(11)班 邓煦燃
地址:玫瑰公寓旁得胜桥豆花米线
电话:13888258277
18. 卤米线 ...........................................初一(1)班 范睿琪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宝善街195号建兴园
19.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初一(1)班 李祉瑞
地址:金碧路金马坊建兴园
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小锅米线
大家好,我是来自师大润城七(2)班的学生,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正宗的小锅米线。
小锅米线大家应该都吃过,也不陌生,可大多数都是饿着肚子离开。而这家店,让你食欲大开,色香俱全。他煮小锅米线的肉那才是一个字绝!他的肉不散开,跟肉饼一样放在米线上,当你搅拌米线时,才会发现碗底有很多炸肉丁,放在嘴里又香又脆,咬下去还会冒出一股油来,所以每次吃之前先用汤勺把肉丁用力按一遍,让那油渗透在汤里,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再来一碗。
掘味君子:初一(2)班 杨峻凯
2017年10月
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卤 面
面是我国发明的,古籍中第一次出现挂面记载是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古代,面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条状。明末张岱在《夜航船》提及:“魏作汤饼,晋作不托”。
面的做法不限,炒、卤、蒸、煮样样都好。面的吃法也数不胜数,有酸辣爽口的酸汤面,有香浓美味的打卤面,有柔韧爽口的臊子面,还有辣味十足的油泼面......像花园里的花种类繁多却各有千秋。其中我最喜欢吃的便是卤面,卤面又名鲁子面,史料曾记载“每天吃拽面,饱口福寿满”。卤面的做法大同小异,但味道却天差地别。提起卤面很多朋友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云南的卤面和北方的那种打卤面差别很大。滇味卤面不是浇厚厚的卤汁,不需要提前做卤,一般都是利用炸酱、焖肉等现成的调料,所以无论在颜色和口味上,滇味卤面和北方的打卤面都有很大区别。传统卤面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将香葱洗净后切成碎末,盛面的碗中放入生抽、炸酱、猪油、白糖备用,把面煮熟(有八成熟即可),煮面时在水里加入油和盐,可以防止面条粘黏,同时使面条的口感更筋道。捞出在碗里用一点熟香油拌一下,主要是防止面的粘结;然后将备好的调料和面拌匀后淋入辣椒油即可。很多朋友看到面条中直接放入猪油可能会觉得油腻,但是面条、米线等面食少了油脂其实味道就会差很多。卤面作为主食适当的加入一些油质不仅味道更好,而且适量的油质也能给身体提供能量,所以不要害怕哈!卤面中还可以加入少许烫熟的青菜,或者是黄瓜等配菜,也有利于营养健康。
滇味卤面馆很多,在愉快的小假期里我走进位于顺城购物中心B1楼38号的三根葱云南小吃食坊,一进店仿佛置身于50年前的昆明,店内装修饱含特色。云南元素多姿多样,苗族的扎染、滕椅、后现代的金属大吊灯、老昆明的旧门窗、旧时的水墨画,将时尚、传统、怀旧融为一体。点了一份最爱吃的卤面,拿起筷子,把面、各种配料一起搅拌,卤面的颜色让人垂涎三尺,不禁吃了一口,面十分有嚼劲,表面上有一点点甜卤水,口感十分清新,再配上杂酱、葱、韭菜和花生面酸甜可口、香味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卤面怎能让人不想去吃它呢!
初一(2)班 张清怡 2017年10月
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学成烤鸭
学成饭店的烤鸭,是在昆明很有名。因此,学成饭店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北有全聚德,南有兰老鸭”。顾名思义,这“兰老鸭”就是学成烤鸭的别称。
说到学成饭店的烤鸭,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戴敏的《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复古写这首诗时是喜悦的,如果他当时也吃上这么一只烤鸭应该很好吧。
宜良是产鸭的盛地,专门负责烤鸭的师傅告诉我,他们的鸭子是经过很多工序挑选的,是用专门的方法运到昆明,可能在运送的途中有的鸭子会出现点问题,那么它们来到昆明以后还要再次经过挑选,而且现烤现卖,绝对不会超过一小时,所以每次你买到的鸭子都是又肥又嫩的。
学成烤鸭,不一定要去它们餐厅才可以吃到,它们有外卖店的,专卖烤鸭和卤品。记得我上学是,每天放学的路上都会经过烤鸭外卖店,那里总会排着好长的对,有时我实在馋不得了,只好求父母买一只鸭回家吃。由于我们全家都爱吃那里的烤鸭,所以他们都会爽快的答应我。每到这时,我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动叉刀,先吃一块肉,那皮是鲜红的,又香又脆,一咬一口油。嘴里还冒着热气!这就是我爱吃烤鸭的原因,好吃嘛!接下来吃鸭腿,这个美味,好吃到无法形容,反正就是一个字:香!这时,你再沾点烤鸭里附带的酱或者椒盐,就更无与伦比了。但是我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吃烤鸭时什么都不沾,或许是我爱吃原味吧。
其实我们小区附近还是有烤鸭店的,但是他们的都没有学成的香、脆!所里,每当姨妈说他们家的好吃时,我就会说:“那是你没吃过学成的烤鸭,那是真的好吃”。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想吃烤鸭,你可以自行去学成饭店买,也可以打上面的电话,叫餐厅的的服务员送。学成在昆明有好几家的,只是我所说的这家对于在南市区的朋友比较近,你们也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因为我只在这家吃过。
掘味君子:初一(3)班杨晶涵
寻味·昆明传统小吃:豆花米线、豆面汤圆
嗨!看图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昆明风味小吃——官渡李记小锅米线。相信很多附近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一家老店,路过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去尝试一下。店铺全天营业,小吃的种类繁多,相信在小店的各色食谱上,总有一款适合你。这里,是吃货的乐园。
虽然臭豆腐小锅米线是小店金字招牌,但是来到昆明不得不提的米线就是豆花米线,小店也有自己的特色豆花米线而且销量出奇的棒!在夏日炎炎的昆明能坐在阴凉的小店里划上一碗豆花米线那真真是极好的!米线在酱料(帽子)方面又被区分为了两种,荤豆花和素豆花。两款米线差别不大,广大素食主义的MM们,说到这里你们懂的……
吃完了米线,还要给各位推荐一下本店的特色--豆面汤圆,小香嘴从小就特别喜欢的甜食之一,先将糯米粉和好,搓成汤圆,白白黏糯的汤圆表面裹上一层香香的豆面,再撒上些许浓浓的红糖酱汁,咬上一口软软的,弹性十足完全“受不鸟了”。
小香嘴:初一13班 杨馥榕
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卤饵丝
饵丝皆大理。腾冲文明天下。曾在大理有幸尝过。上一碗“扒肉饵丝”,热气腾腾,红萝卜丝小撮,韭菜切条,少许葱花,全笼在扒肉上,饵丝很细,一挑就是半碗量,吃起来细细绵绵,很有韧性,配上入口即化的扒肉,堪人间美味,令人回味无穷。再说这昆明饵丝,与大理饵丝差别甚大,其以柔糯适中的米饭,米浆加水打碎搅匀压制成条,似大理饵块切成条状模样,软软糯糯,很有“分量”。
卤饵丝,要端仕小锅的才地道。
先说端仕小锅这个地方。坐落在文林街。坐东面西。门前共两个招牌。一大一小。颇有看场,店内相当宽敞,全省散座。厨房是开放式的,大小锅一应俱全,入座就听得“乒乓”响,若大合唱,柜台上摆放着取筷机,屋顶有叫号器,他家招牌卤饵丝,正逢饭点儿,声音红火,店内早已座无虚席。
在他家点上一盘卤饵丝至少四十分钟才能吃到,是非常考验内心的,站在柜台前有幸目睹制作过程:先将锅内注入少量猪油,锅必须是带把儿的铜锅,其他的都不行,将冬菜,猪肉末炒香,再逐次加入饵丝、甜酱油,咸酱油、豌豆尖儿、辣椒油、少量肉汤,先慢慢炖,然后在小铜锅中不断翻炒,让汤汁和调味料附着在饵丝上。厨师不但要掌握火候,而且动作要快,在汁儿水快干的时候颠锅,一旦动作慢了,锅里的饵丝就会粘锅煮焦、变成一推黑炭。卤饵丝快烹调好后,提起铜锅把儿,顺手扣在盘中,“上菜!”
卤饵丝,整整齐齐的立在盘中,有点像过年吃的八宝饭。盘内没有汤汁,只有红油和沾满卤汁儿的饵丝,顶上掺着几根翠绿的豌豆尖儿,虽未有热气但却香味扑鼻。夹一筷送进嘴里,烫!烫得唏嘘不已!得吹着饵丝慢慢品初尝,有点咸口;豌豆尖儿很脆,略带甜味,很清爽,一品就是“新鲜货”,越发后面,辣椒油的感觉来了,微辣!辣!脸都蹭红了!最后回味起来口中荡着一丝甜味儿,吃完饵丝,已是满头大汗,一个爽字怎能了?
端仕卤饵丝的来源有几分趣味,民间相传: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办永顺园,以汆肉饵丝著名。一天,因翟师傅劳累过度,在煮汆肉饵丝时,他跑到外面抽烟筒,哪不知竟忘了锅中还有饵丝,想起饵丝里的汤已全干,恰逢顾客催得急,无奈随意颠翻两下就端上桌。顾客一吃,大为称绝,询问菜名,翟师傅急中生智,答:“卤饵丝”
馋客:初一(2)班 龚彦蓉
寻味·昆明小吃:汽锅鸡、油条稀豆粉
汽锅鸡,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汽锅鸡就流行在滇南一带。相传是临安府(今建水县)福德居厨师杨沥发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视监安,知府为取悦天子,发出布告征求佳肴,选中的赏银50两。杨沥家贫,老母病重,为得重赏,他综合了当地吃火锅和蒸馒头的方法,创造了汽锅,又不顾生命危险,爬上燕子洞顶采来燕窝,想做一道燕窝汽锅鸡应征。不料汽锅被盗,杨沥被问欺君之罪,要杀头。幸而皇帝问明真相,免杨沥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为"杨沥汽锅鸡"。从此汽锅鸡名声大振,成滇中名菜。
(一)
汽锅鸡之所以叫汽锅鸡是因为整个制作过程不加一滴水,完全靠蒸汽的流动把鸡蒸熟。这完全要靠汽锅这个特殊的锅了,它的构造独特,肚膛扁圆,正中立有一根空心管,蒸汽沿此管进入锅膛,经过汽锅盖冷却后变成水滴入锅内,成为鸡汤。两三个小时后,肉粑骨离,便可食用,鸡块鲜嫩,汤汁甜美。
我第一次吃汽锅鸡就是在福照楼。这儿的汽锅鸡的原料选用云南武定、昭通鸡源,汤色清亮、油而不腻,原汁原味,味道自然纯朴。从此以后觉得哪家的汽锅鸡都不如他家的汽锅鸡好吃,那种原汁原味的甘甜只有在福照楼的汽锅鸡中才能品尝出来。每当有远方亲朋好友来我家,爸爸妈妈请吃饭一定要去福照楼。
我听妈妈说,汽锅鸡的原料选择很重要,一定要选上好的土鸡,这样做出来的汤才滋味足。我们去过建水吃建水的汽锅鸡,那里的汽锅鸡重点吃肉不像昆明福照楼的汤水多,相比较我还是喜欢喝汤。
(二)
油条,是中国饮食文化爱憎分明的食品之一。《梵天庐丛录》中说他是油炸秦桧。传入云南后,经食者的发挥,将油条泡入稀豆粉中吃,一来味美,二来泄愤,把秦桧淹入豆粉的汪洋大海中,然后才食,快哉!美载!
具体做法比较简单。将那一颗颗圆溜溜的上等豌豆拣出来,放到盆里加水泡一天或一夜,然后用石磨带水磨细,再用干净的纱布滤,把滤下的豌豆粉水倒进锅里,就可以煮稀豆粉了。在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火不能太大。火大了容易把稀豆粉煮糊,糊了的稀豆粉是很难吃的,火要小,要耐着性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那豌豆粉水。搅着搅着,水慢慢变稠。这时就要特别注意了,不能煮得太稀,也不能煮得稠,稀了吃着滑嘴,稠了则粘嘴唇。不稠不稀最好,也就是煮到用筷子插入锅中,随手提起,悬一股流线就可以了。在煮稀豆粉的时候,可以适量放些食盐,这样吃起来更爽口。稀豆粉煮好了要马上吃,吃时可以拌米线、卷粉,或把烧饵块、油条撕成块放进稀豆粉里。配料根据个人口味随意添加。
福照楼的油条稀豆粉配料有炸制的花生鸭肉黄豆、蒜油、辣椒油、榨菜、香菜,稀豆粉煮的的不稠不稀,恰到好处,入口带有豌豆的清香,略有咸味。配料和稀豆粉混合,放入油条,脆、糯、香、辣、烫别有一番滋味。
美食密探:陈阳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小锅米线
最先把玉溪小锅米线传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营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改嫁一个四川卖饺担担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他。继父死后,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20世纪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传到昆明,并不断加以改进。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以翟永安为最突出。“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以色香为主味道鲜美。用鲜肉所制,加上韭菜、腌菜等作料,香味更是令人赞不绝口。在我记忆中华昌路168号常来常碗是一家老店。里面昆明小吃众多,生意一直很不错。味道也很正宗,细细想来恐怕也有10年的历史了吧。
木瓜水、小锅米线、卤面、米布、馄饨。对于
我都爱吃。总而言之这是一家朴素却别有一番风味的“味道”。
昆明吃货:初一(11)班 李洋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卤饵丝
饵丝,其实便是饵块切丝,且后者更加入味,柔韧留香,昆明人没有不嗜食的。而端仕小锅的卤饵丝则堪称一绝。
民国期间,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开办永顺园。一天,因翟师傅劳累过度,氽肉饵丝下锅后,他跑到外面抽水烟筒,回到厨房氽肉饵丝里的汤全干了。恰逢顾客催得急,翟师傅只得忙下卤水和红油,翻颠几下后端上桌,顾客一吃,大为称绝,问这是什么饵丝,翟师傅急中生智答“卤饵丝”,后成为昆明著名小吃。
一碗小吃因为一次失误而风靡江湖的,不多!一条小巷因为一碗小吃而名声大振的,少见!
小锅卤饵块一锅便是一份。烹调好后,提起铜锅,顺手一颠,卤饵丝整整齐齐颠入碗内,碗内没有汤汁,只有红油和沾满卤汁的饵丝,掺有翠绿的豌豆尖,上桌时还在“嗞嗞”的响。出锅时,会撒上一些脆哨,由食客自己拌开。夹一筷送入嘴里,烫得嘘唏不已,得吹着气慢慢品,软软的,但很有嚼头。脆哨,其实是用肉丁炸脆的帽子,上下牙一碰,满口喷香。吃完常会满头大汗,一份吃完,只剩下满足。刚入口……
很香,微甜,一时还不舍得咽下去!后又微带辛辣,你可再要一份冰稀饭,甜甜糯糯的,有一股淡淡的荷叶清香,很好吃!“端仕小锅”想必有异样的能力,烫慰了几代人的心,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昆明的孩子们永远不会醒的梦。
掘味君子:初一(11)班邱琬云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万丰小锅米线
大家好,我叫茶俊博,是师大润城的一名中学生,在此,我这个资深吃货为大家带来了一家昆明小锅米线的老店,味道十分正宗,各位吃友可以去品尝哟!
云南人的米线情结: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昆明八十年代的民谣。
提起小锅米线,在云南昆明没有人不知道黄氏万丰小锅米线!在云南小锅米线这个行业,万丰小锅米线的名气很大,几乎一度是代名词。虽然万丰小锅米线后来逐步被众多的模仿者竞争着、超越了。但是万丰小锅米线家舍得放帽子,很多的肉帽子,可以超过很多家;万丰小锅米线肉帽子的制作有点意思,昆明万丰小锅米线在昆明的口碑还是无法被超越的。
昆明小锅米线江湖上认同的是万丰小锅米线总店,据说万丰小锅米线它的味道最正宗,分店就有些质量上的变化了。个人来说,万丰小锅的冰稀饭和豆花米线都还可以,不过吃完那么大碗米线,再来碗冰稀饭么会撑的。天气很热、米线又烫,辣椒油漂满了水面,不过本人感觉不算太辣,看似那么多辣子完全是虚张声势,哈哈。用洋瓷碗装的米线很特别,味道倒是不错,又烫又热,这样子吃米线很爽。对于没吃过这味道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相对来说味道还比较正宗。
这家小吃店位于大观商业城,大观路8号,电话暂时没有。“老”顾客也比较多,依然用磨肉、韭菜、腌菜煮小锅米线,坚持用“老洋瓷”装米线,这似乎更烫、更保温。这家“黄氏万丰小锅”也用呼叫器服务器叫号提醒客人按号顺序端米线,但当我去端米线时,一眼看到一个破洋瓷碗装米线,心里就非常难受。这9元一大碗的黄氏万丰小锅米线味道还是几年前的那个味道,但看着有些缺口的碗心情多少会受影响。
但凡在昆明居住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小锅米线。洁白糯软的米线、鲜香的肉沫、浓厚香辣的红汤,一撮碧绿的韭菜,加上酸脆的水腌菜,吃到嘴里滑润鲜香、回味无穷。这是家乡的味道。
在云南省米线是风糜全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且吃法多样,凉热皆宜。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云南的小锅米线和过桥米线最具地方特色。
小锅米线:所谓小锅米线,也就是一锅一碗的米线。放在火上的锅,比碗大不了多少,红铜做的,(锅的口径约18公分),在锅内加入排骨汤或肉汤煮涨,放入少许嫩韭菜、豌豆尖或白菜等配菜,待锅内汤水再次煮涨时放入米线,加入适量的甜酱油、咸酱油、精盐、味精、酸腌菜,再次煮沸后便可盛入碗中,再依据个人口味加辣椒、蒜泥、花椒油等佐料。微微的、恰到好处的一点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深受人们喜爱。
掘味君子:初一(5)班 茶俊博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越南小卷粉
越南卷粉的由来已不可考,有一说法是当年滇越铁路运行后,一些越南百姓为了谋求生计,开始在滇越线上卖这种用大米做成的卷粉。也有一说法是卷粉起源于河内清池县。
越南卷粉,先是用精选大米浸泡后磨或打成米浆,后加入适量米糊搅匀,再通过热锅蒸煮成薄薄的一块块园形粉片,接着用抹上花生油的专用竹刀快捷地从热蒸茏布上捞出来,并趁热在粉片中加入诸如或木耳或芹菜或韭菜拌碎猪肉等各种炒熟的可口菜谱,最后人工把放了熟菜的粉片卷成粉筒,吃时在粉碗中加入调有适当米醋、食油、酱类等配料,这样的越南卷筒粉很有风味,有的人一次吃上十根八根还想再吃。
越南卷粉由于制作简单,口感香滑而深受欢迎。如今在中国,如云南、广西省的许多城市都可以品尝到美味的越南卷粉。其中有许多是华侨或越侨制作的纯越南口味的卷粉,也有些是经过本土改良的卷粉,如漾濞卷粉、开远小卷粉等。
在昆明,文化巷也有一家越南小卷粉,虽不出名,但味道却也让人垂涎欲滴。晶莹的粉皮包裹着诱人的菜肴,再沾上酸的,辣的蘸料,送一条入口,粉皮已是稍凉的,而其中可口的菜肴还带着锅中的余温,舌尖碰上酸辣的蘸水。一口咬下粉皮包裹的菜肴挣脱了束缚般涌出 ,跑的满嘴都是。碰上沾水的舌头被辣椒辣的有点着火的感觉,这时却遇上了冰凉的粉皮,火好像被扑灭了似的,嘴中还带着米浆的清香。这清香伴着一条条粉筒入口,让人欲罢不能。
识食物者:初一(4)班 周思羽
探访·寻味昆明传统小吃:英凤烧饵块
在我的家乡昆明,早晨起得最早的人,也许就是街头巷尾卖烧饵块的小摊贩:他们推着一个大铁桶,里面生着炭火,火上支着铁架,铁架上烤着饵块、油条,小贩一边用蒲扇扇着火,一边不时翻动着饵块。一套烧饵块好不好吃,首先取决于食材,做饵块的米以香糯的粘米为最佳;其次就是烤饵块的火候,火不宜大,经过1、2分钟的翻烤后,饵块两面便会鼓起来,这时候的饵块软硬适中,口感最好,就可以出炉了;最后一道工序刷酱料也是决定口味的关键,通常,酱料有甜酱、辣酱、芝麻酱和卤腐汁,也有讲究的,会配有腌菜、豆芽、黄瓜及洋芋丝等菜蔬,连上油条一并卷进热腾腾的饵块里。
过去要吃烧饵块,往往都是在街边的这种小摊点上买。这些简陋的小摊点虽然不起眼,却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天蒙蒙亮他们就到各自的地盘上驻守,见了他们,就知道这座城市已经醒来。
昆明街头的烧饵块摊少了很多。遍街的摊点毕竟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也不放心。只是打小吃惯的口味让人割舍不下,下面我就推荐这么一家干净整洁的烧饵块小店——英凤烧饵块,它小小的门面,绿色的招牌,原来的炭火炉变成了电火炉,大大小小的土陶罐,装着各式酱料。饵块也由白米饵块,增加了紫米饵块,除了可以夹油条,还可夹火腿肠。
小店就在我们小区斜对面,清早上学赶时间,用5分钟花3块钱就可以在小店里买上一套现烤现卖的烧饵块,香软的饵块饼卷上脆脆的油条,再刷上一层又甜又咸的酱料……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这一天就满足了。
这就是我推荐的食物烧饵块。
掘味君子:初一(1)班 王汤涤
《寻味昆明阅读行动(上)》就到这里。欢迎持续关注淡如语文,下一期将继续推送同学们的作品。
公众号,每天推送一个词,
让我们带着语文的芬芳继续前行。